“十四五”以来,内蒙古自治区紧紧围绕建造国家重要农畜产品出产基地这一重要使命,继续进步犁地质量和粮食归纳出产能力。从高规范农田的“精雕细琢”到盐碱地的“破茧重生”,内蒙古的广袤土地爆发新生机,为粮食安全和农人增收筑牢根基。2024年,内蒙古粮食产量初次超越800亿斤,达820.1亿斤,居全国第六位。本年有望再获丰盈。
内蒙古活跃探究现代化良田蝶变之路,把农田根底设施建造作为建造农业强区的根底性、先导性工程。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巴彦淖尔市活跃推动一系列犁地维护与质量进步行动落地收效。在杭锦后旗蛮会镇红旗村,7000多亩高规范农田生机盎然。平坦的机耕路、规整的滴灌带、明澈的蓄水池,构成了一幅现代化农业图景。“本年雨水大,高规范农田最大的优点是排沟晓畅,从小排沟到支沟再到总干渠,雨再大也不怕积水了,庄稼长得特别好。”红旗村乡民常友明尝到了高规范农田建造带来的优点。
小田变大田,合作斗极导航耕种、水肥一体化等技能,农业出产功率大幅度的进步。红旗村党支部书记严有德算了笔账:“引入水肥一体化技能后,一个人能管1000来亩地,每亩节水160立方米,葵花亩均增产100斤,玉米增产100公斤,效益看得见摸得着。”
高规范农田让规模化栽培成为可能。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干召庙镇农光村经过土地流通,已构成1600亩洋葱、1100亩西红柿等作物的连片栽培。本年,农光村团体收入估计达10万元,完结农户与团体的双赢。“我把自家的土地流通给村里的合作社,一致建造高规范农田,每亩地流通费能拿1000多元。我再到合作社打工一天能挣200多元,现在收入比曾经好多了。”农光村乡民张丽萍说。
到现在,巴彦淖尔完结高规范农田建造使命163.03万亩,方案2027年将灌区内符合条件的739.39万亩永久基本农田悉数建成高规范农田,为促进农业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运营奠定根底。从内蒙古全区来看,到去年底,内蒙古累计建成高规范农田6005万亩。2025年全区高规范农田建造使命面积初次跃升全国榜首,带动全区犁地质量稳步进步。
面临盐碱地这一“老大难”问题,内蒙古聚力推动盐碱地归纳利用。针对河套、西辽河、土默川等三大灌区不同盐碱类型,分区分类展开盐碱犁地改造进步。坚持“以种适地”同“以地适种”相结合,探究工程改造根底上的高效节水与调度剂协同改进形式,科学挑选适合不一样的区域的耐盐碱作物种类,量体裁衣推行盐碱犁地归纳利用技能形式。
通辽市是农牧业大市,曾饱尝盐碱地的困扰。近年来,盐碱地管理让农牧民出产日子有了大的改观。在通辽市科左中旗丰库草场荷叶花分场的羊草种子繁育基地,旧日的盐碱地发生了惊人改变。曩昔,荷叶花分场因盐碱化程度高,土地板结、肥力低下,一般牧草难以成长,土地利用率极低。内蒙古满都呼草业有限公司经过科学的土壤改进办法,栽培羊草、披碱草、沙打旺等,逐渐改进了土壤结构和酸碱度。
“施行盐碱地管理项目,特种牧草在盐碱地上成功扎根成长,不只改进了咱们这儿的生态环境,更成为农牧民增收的新引擎。企业收完草籽之后,农牧民还能把草打回去,既满意了饲养需求,又能削减饲草费用的开支。”荷叶花分场党支部副书记赵国山说。
在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万亩盐碱地改进演示基地,经智能化灌排一体节水控盐项目改造后,临河区乌兰图克镇东济村的3000多亩中重度盐碱地变身良田。东济村村委委员武振云和记者说:“曾经向日葵亩产才200多斤,本年向日葵出苗率85%以上,亩产估计能到达350斤,盐碱地也能丰登丰盈。”到现在,巴彦淖尔市652.23万亩盐碱地已改进192.4万亩,占总面积的三成,亩均增产10%。
“十四五”时期,内蒙古统筹高规范农田建造等项目,已完结盐碱地改造进步240万亩。活跃地推动盐碱地农牧业产业链培养和价值链进步,助力内蒙古成功当选全国盐碱地等犁地后备资源归纳利用试点。打造五原县盐碱地向日葵、乌拉特前旗食用菌等农业产业园,带动盐碱地特征农业向产业化、高效益方向开展。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厅长郭占江表明,内蒙古锚定高质量建造国家重要农畜产品出产基地方针,将加大犁地维护与质量进步力度;发动自治区高规范农田演示区建造,建立健全高规范农田长效管护机制;有序推动盐碱地归纳利用,分区探究总结改造进步形式;大力推动节水农业,让有限的土地产出更大效益,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村庄全面复兴注入连绵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