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瓜鲜果工业链渠道联合推出的哈密瓜果汁、精酿啤酒等产品。哈密瓜鲜果工业链渠道供图
![]()
哈密瓜鲜果工业链渠道服务中心品牌流量中心直播教师正在教学哈密瓜电商直播技巧。魏国能摄
![]()
![]()
第十四代哈密瓜传统栽培文明传承人亚力坤·尼亚孜(左一)在哈密瓜前史背景和文明传承展览馆为前来观赏的游客解说哈密瓜前史背景和文明。本报记者 胡仁巴摄
![]()
“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香梨顶呱呱”,这首在新疆家喻户晓的民谚,道尽了哈密瓜在新疆瓜果中的共同位置。从祖辈传承的老种类栽培技艺,到现在全工业链的立异开展,一颗颗哈密瓜正成为串联起一二三工业、激活村庄生机的“甜美引擎”。
近来,记者来到坐落在新疆尔自治区哈密市区以南20公里处的伊州区花园乡卡日塔里村,一边是绿地田园的生机盎然,一边是戈壁沙漠的苍莽雄壮。这儿曾是历代哈密王的贡瓜栽培地,现在是集“全国美丽休闲村庄”“全国一村一品演示村镇”“全国生态文明村”等荣誉于一身的村庄复兴演示村。
走进村子,百亩哈密瓜种类展现园里,270个新老种类的哈密瓜按行摆放,从有着冰激凌口感的“老汉瓜”到果型安稳的贡瓜“加格达”,从常见的“西州蜜”到稀有的“丑瓜”“大青花”,每一颗瓜都承载着哈密2000多年的栽培前史与文明回忆。
第十四代哈密瓜传统栽培文明传承人亚力坤·尼亚孜与哈密瓜的缘分,是从10岁那年跟着父亲尼亚孜·哈斯木学种瓜开端的。现在42岁的他,已据守这份“甜美工作”32年。在他的宅院里,一座占地220平方米的哈密瓜前史背景和文明传承展览馆静静矗立。展览馆里,泛黄的史料记载着哈密瓜从西域贡品到大众佳果的变迁;70种哈密瓜瓜模组成的造型墙前,游客们纷繁停步摄影,感触哈密景物之美……
在村两委与帮扶单位的支持下,亚力坤·尼亚孜的“甜美工作”迎来了新机遇。2022年,作为该村演示包联单位,新疆尔自治区天山东部国有林管理局引进姑苏一家期货公司,捐献10万元对哈密瓜前史背景和文明传承展览馆进行提高改造;村里探究出双季哈密瓜栽培技能,亩产达6.5吨,每亩收入超2.2万元,建成了全市最大的双季哈密瓜栽培基地。亚力坤家的年收入也打破10万元,“日子就像哈密瓜相同,越来越甜。”他笑着说。
哈密瓜节则让这份“甜美”走向了更宽广的舞台。自1993年起,每年瓜收时节,哈密都会举行哈密瓜节,而卡日塔里村作为主场所之一,总能招引八方游客。
在历时40余天的节日里,游客们既能在葡萄长廊下赏识麦西来甫等风俗扮演,也能走进瓜园体会采摘趣味,还能在鹤鸣湖垂钓、去沙漠体会越野与沙疗。乡民斯迪克·沙吾提就是节会经济的受益者,在村两委引导下,他将自家院子改形成集住宿、餐饮于一体的农家乐,哈密瓜节期间1天收入最高能达1万元。
“曾经守着瓜田只懂种瓜,现在靠着游客,日子跳过越有奔头。”斯迪克的话道出了许多乡民的心声。
现在的哈密瓜工业,逾越了“栽培—售卖”的单一形式,形成了“研制—栽培—加工—文旅”的全工业链格式。到2024年,哈密瓜全工业链市场规模打破500亿元。未来,跟着冷链物流的完善、文创产品的立异与文旅交融的深化,这份“甜美工作”也将带动更多哈密村庄走向工业兴隆、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未来。